泰安万豪模塑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李陵申: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路径

编辑:泰安万豪模塑有限公司  时间:2019/06/05
编者按:《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会带来三大机遇:第一是市场机遇。第二是战略机遇。第三是发展机遇。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指导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指出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规划》的制定与落实,必将提振行业信心并刺激其发展。

《规划》发布会带来三大机遇:

第一是市场机遇。六大重点领域都有强大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是战略机遇。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国家层面的产业推动都会促成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是发展机遇。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蕴含着很多投资发展机会,对生产优质产品的优质企业来说,发展空间巨大。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引来多方关注。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在接受采访时对《规划》出台背景、意义及贯彻落实做了详细说明,同时梳理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现状,并阐释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路径。

提振信心刺激行业大发展

作为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最佳结合领域,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绝对是标志之一。技术纺织品的特质使其引领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提升。

在纺织工业体系中,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像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从蹒跚学步到大步向前经历的时间远远少于他人。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达到822万吨,比2005年增长124.9%;产品现价产值超过5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实现出口额13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5倍。

年轻的行业要健康发展少不得外部力量的推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支持––经济发展中,任何行业只有得到政府部门和下游产业的认同,其产业地位才会提高。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纺织品的基础研究常常由政府资助,这缩短了企业探索的进程,加快了行业前进的步伐。

产业用纺织品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2009年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阶段发布的各纲领性文件中,都对产业用纺织品用墨不少。目前,行业内企业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专项的资助,这对民营企业占大多数的行业是不小的鼓励。

李陵申介绍,《规划》到龙年春节前才得以发布,是因为此前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细致的沟通。在此过程中,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各相关部门对环境友好、呵护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意义和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对于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李陵申表示,由三部委共同编制和发布的《规划》,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将极大鼓舞行业信心,推动行业新一轮集约增长。

“无限替代”亦有纠结与困扰

产业用纺织品产能快速增长,在纺织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其市场更多源于对其他产品的替代。用李陵申的话说就是“你能想到的,产业用纺织品就能替代到”。以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中的婴儿纸尿裤为例,如今已绝大部分替代了传统纺织品制成的尿布。此外,如非织造布湿巾代替纸巾、碳纤维飞机机体代替金属机身??很多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都建立在对传统产品的替代上。

不过,性能优异、生产效率高的产业用纺织品在“无限替代”中也遇到了困扰。一方面,与下游产业在认识上存在着时间差。如,国内上碳纤维项目的企业很多,应用却依然局限在飞机机身、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上,即便开发出了自行车,与人们的日常消费还有距离,而韩国已经将其应用到手机外壳等日用消费品中。另一方面,“替代”将会冲击传统产品利益链。如,医院如果全部使用一次性非织造布防护与隔离制品,采用传统的棉布制品时代的洗衣厂就会受到冲击,甚至会影响到抗生素企业的市场;非织造布湿巾的大量使用则会让造纸企业受到挤压??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原有利益链条让产业用纺织品徘徊在应用领域的门槛之外。

李陵申说,这需要“权威消费”的引导。中国的企业和用户都愿意看到某一种产品在国外已经应用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发达国家术后感染率低?为什么日本震后建筑依然挺立?为什么欧洲的高速公路不翻浆不裂缝?因为他们使用了各种优质的产业用纺织品。如果国内生产和使用企业得到更多此类信息,则会鼓励大家开发和使用各种家纺与服饰之外的纺织产品。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门槛,但伴随着时间推移,在各方努力之下,各类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国家支撑的大型水利项目、航天工程,到百姓身边的交通工具、生活用品,服饰与家纺之外的纺织品还会越来越多。

《规划》中也划定了六大重点领域: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在政策支持与行业自强过程中,这些产品将更优质更广泛地参与到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

差距尚存跻身国际有点难

李陵申以客观的态度评价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虽然有如上“门槛”,但我们的产品和产业还不完善也是原因。国内的产业用纺织品并不完美,与发达国家之间尚存不小的差距。以袋式除尘使用的高温过滤材料为例,因为纤维技术、制造技术乃至后整理技术的差距,欧洲企业生产的滤袋目前使用寿命是6年,我们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国产滤袋使用寿命达到4年,这是结合目前的技术发展实际水平制定的,差距从中可见一斑。

《规划》在分析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挑战时指出: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供应链整合优势占据着全球垂直分工的高端和主动地位,垄断了大部分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用纺织品市场。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大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发展高性能产品和进入高端市场的难度。

这种国际产业格局的调整无疑加大了我国开发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的难度。许多发达国家限制高性能纺织品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在国际交流中,同行对中国人心怀芥蒂,他们担心技术的流失以及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李陵申说,我们要以学习的心态欢迎先进的国外企业来到中国,而中国的市场对国外企业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发达国家先进的不止是技术,其管理的规范与精细亦是国内企业需要学习的。李陵申说,不久前看过的两家企业对比强烈让他印象深刻,在珠海参观外商投资的土工布企业时,可以看到车间内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断丝、断尾和油污,产品生产出来立刻被整齐地排列到货架上––这些最后将被埋进泥土中的产品,在问世时其干净程度与将用在医院病床上的手术洞巾没有分别。而在参观国内企业时,产品生产出来被随意扔在地上,沾上灰尘也不怕––因为后面还要漂洗。管理出效益,很多时候不亚于技术。因此,李陵申希望能够多一些先进的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为行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思路是有市场的。到2011年,已经有多家国外大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很多制造业经历的学习、消化、吸收再自主创新的路径同样适用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结构调整吐故纳新迎新机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及国内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是产业用纺织品调整产业结构的直接引擎。《规划》中,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3~5家,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3~5家,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目前的情况是,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数量多,但多是中小企业,对完整产业链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少。李陵申说,调整结构就是要吐故纳新,用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行业向前发展。但是,他也强调,调整结构不是要实现结构的绝对优化。从市场需求看,量大面广的终端产品应该是常态分布的,产业链必须“大小结合”,有高端产品、高端企业,但也不排斥拥有关键使用功能的低端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规划》的发布会带来三大机遇:第一是市场机遇。六大重点领域涵盖的医疗、汽车、过滤、分离、土工、防护等具体应用方都有强大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第二是战略机遇。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政府层面的产业推动都会促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环保、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完全符合当下的时代主题,“十二五”当然是行业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第三是发展机遇。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蕴含着很多投资发展机会,对生产优质产品的优质企业来说,“产能过剩”的局面不会出现,发展空间巨大。

协会工作未来服务更落地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为推动行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李陵申介绍,“十二五”期间,协会要将服务职能更加落地。

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新型产品要制定标准,落后的标准要修订,不完善标准要补充。让标准与国际接轨是提升竞争能力的手段之一。

产业用纺织品的下游用户跨越众多领域,建立良好的跨部门衔接机制方能让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协会将继续通过展会、论坛等与下游行业沟通,甚至促成行业企业与用户企业对接,通过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

“差别化服务”是协会一直推行的理念。协会的会员企业不是按照规模的“大”或“小”,也不是按照发展的“好”或“不好”来区分,而是按照对协会服务需求的不同来区分。对产业集群,协会则是重点服务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知识外溢带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规划》提出要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共性”也因为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分门别类。协会设立了重点领域的分会,组成人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企业家,进行更多技术层面的交流,避免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局面。

同时,李陵申说,协会还是个年轻的机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但也有对行业经验欠缺的不足,对此,他要求大家加强学习,自己先将专业学好才能更好地服务行业。

“创新没有那么高深,今天跟昨天不一样,明天跟今天不一样,就是创新。”这是李陵申的诠释。